69小时的生死营救
2名科考人员溶洞内失联,红十字救援队积极参与搜救,创造洞穴潜水救援奇迹
时间:2025-02-28
“感谢红十字救援队,感谢帮助我的全体救援人员,谢谢你们没有放弃!”2月10日上午,小周和家人来到广西百色市红十字会,向市红十字搜救救援队队长何振鹏送上锦旗。锦旗上写着:“红标穿透千层岩,绝地架起生命桥。”
2月5日,一支洞穴水生生物综合科考调查队来到活旺河源头溶洞开展科考。其间,有5人潜入水下洞穴,当日19时返程时发现2名同伴失联,于是拨打报警电话请求救援。
接到求助后,百色市、田阳区两级公安、应急、消防救援部门与百色市红十字搜救救援队、120急救中心、百色市潜水协会等相关应急救援力量联合开展救援行动。市红十字搜救救援队共派7人参与救援,其中6名潜水员,携带洞穴潜水装备,包括强光灯、防水对讲机等,还有户外炉、木炭、姜糖水等御寒物资。
“经过初步勘察,现场是一处狭长的溶洞,褶皱断层相互交织,水系复杂,暗河涌动,尤其是洞内复杂的地质环境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。”负责救援指挥的百色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梁良说,“由于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不是很清晰,我们只能沿着隐隐约约感觉有回应的方向进行搜寻。在这样的地形中开展救援,必须采用最高的技术操作标准,为此救援团队先后制定了多套救援方案。”
地形复杂、能见度低、作业空间狭窄,这是洞穴潜水救援普遍面临的困难。此次救援的洞厅宽度大,水深超15米,救援队员需要上下左右来回搜寻。救援队使用5个200米的大线轮从洞口往水下布置引导绳。
幸运的是,经过4个多小时洞穴潜水搜救,2月6日4时30分许,救援人员在水下16米处溶洞气室内成功搜救到第一名失联人员周先生,该地方距离救援队员出发的位置大概300米,1个半小时后成功将其救出溶洞。但此时,周先生的学生小周仍然下落不明,情况十分危急。
水下洞穴曲折迷离,加上崖壁、断层、钟乳石等错综复杂。尤其是进入洞穴以后,没有辅助照明系统,救援队员只能依靠自己携带的光源,在能见度仅有3米左右的范围内搜寻。经过10多次地下探查,排查了10多处水下洞穴,救援队的体力和精力都已达到极限,但没有一个人放弃。
救援进入第3天,救援队逐步扩大溶洞水下搜救范围,队员们先后10余次下探,共排查10多处水下空洞,但仍未发现小周的踪迹。就在大家焦灼地等待时,奇迹终于出现了。2月8日18时50分许,救援人员在水下28米处溶洞气室内发现失联者小周,该地方距离救援队员出发的位置约500米。此时,联合搜救已经进行了整整69小时。
“当时我正在水中仔细搜寻,突然看到一只手出现在面前,被吓了一跳。随后我发现这只手在动,说明被困者还有意识,赶紧上去把他带到安全区域。”救援人员吴星昊说。
由于三天没有进食,小周身体非常虚弱。“我当时特别难受,都已经出现了濒死般的幻觉。”小周事后回忆。因其长时间处于密闭黑暗空间,在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后,救援人员带他安全撤离。“返回地面的过程也比较艰难,由于被救人身体有些失温,需要我们进行辅助潜水。加上洞穴里的石头等障碍物很多,水下能见度低,我们只能带着他一步一步地慢慢游动。”吴星昊说。
20时30分许,小周被成功救出溶洞。至此,在百色市田阳区洞靖镇那峨村活旺河源头溶洞潜水失联的2名科考队队员全部成功获救。根据目前公开报道和已知资料来看,此次救援创造了国内首例洞穴潜水救援成功案例。
何振鹏介绍,洞穴潜水救援因其高风险和复杂环境,成功案例极为罕见,而常人在洞潜失联超过60小时后生还的希望更是极其渺茫,“这次救援成功是一个奇迹”。
宗合